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87章人强胜天 (第7/9页)
?又或君何轻之?』 众人思索起来。 这个问题的答案么,不是没有,而是不好回答。 毕竟之前口号都是震天响。 『故,国不可忘战。战于天地,战于内外,皆是也。』斐潜缓缓的说道,『知其有战,方重农桑水利,明其利害,方可合力向前。』 『周田井田之公,殆于春秋战国之私。前秦之所法,可胜六国之军,却败于六国之民。故胜军者易,逆民者罔也。』斐潜看着众人,『故而何为时过境迁,何为与时俱进,便是此理。上古之民刀耕火种,如今牛耕铁犁,何可同之?上古民之困也,田无所余,吏当无为,以免其乱,今民可得余,得其温饱,便思荣辱,此乃大势所趋,不可挡也。上古刀耕之时,衣不得衣之,食不得食之,如今天下之民,当无人愿是如此罢?』 『科举亦是民之所欲也,逆之则殆,顺之则生。』斐潜总结道,『有汉以来,若耕者有其田,国泰民安,四海升平,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莫不如此。如今关中胜山东,非关中之民有三头六臂之能,只因关中民争于先,而山东之处,唯有世家豪族之子争先罢了……』 斐潜很难给大汉的这些人普及一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清晰理论,毕竟斐潜当年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也是费了半天劲才勉强明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作用力反作用力等等的相关问题,那么又怎么能指望大汉这些根本就没有相关概念的人,能够讲两三个词,就可以恍然大悟,触类旁通? 因此斐潜只能从最为基础的,也就是这些人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来讲,来延伸到科举制度上,并且科举制度也确实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而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