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87章人强胜天 (第8/9页)
渐诞生出来的…… 科举,是大量寒门子弟的政治述求。 寒门,不是真的穷,而是小地主。 历史上的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唐时期,而一个制度的产生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基础,在隋唐时期地主经济发展迅速,从战乱到安定的过程当中,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家昌盛,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地主的基本生活及得到了满足,便开始对政治有所向往。 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被上层政治集团随意剥夺,必然会产生出其政治代表,并且要求给与政治上的利益倾斜…… 这一点,即便是在后世也经常看到。 嗯,这里指的是米国。 斐潜所表达的意思并不复杂,就是时代在发展,谁都不愿意再回到上古过苦日子。 官吏也是一样。 谁当上官了之后,还依旧认为自己是『民』的,还愿意退回去做一个『民』的?除了那几位伟人和少部分信仰值高的官吏之外,相信大部分的官吏打死都不愿意。 斐潜也不例外。 还有庞统,荀攸,司马懿等等,都是如此。 有时候进一步得生,退一步就死。 熊大已经用他的rou体说明了一切。 华夏人是善于总结的。 大汉只有三只脚,清流,外戚,宦官,然后某一只脚不成了,大汉就歪了,倒下来了。 隋唐统治者便看到了前车之鉴,觉得要搞好多只的脚才安稳,于是,正好数量众多的小地主阶级开始开始向往政治权利,开始追求更加细致的,更加安稳的生活,上下合力之下,科举考试制度便应运而生。 那些原本的垄断者,就被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