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_第2698章大小矛盾仁义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98章大小矛盾仁义礼 (第6/9页)

实有些与老子的原本之意相违背。

    华夏最早,几近于开挂的。

    很多人以为乌托邦的社会理想是西方的思潮,但是实际上老子的思想之中很早就提出了这一点。老子认为社会的最高境界,就是所有人都『上德』。所谓上德自然是没有什么私欲,一切都为了公众,为了所有的人。这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就和乌托邦非常相似了。

    所以,很有意思的就是,其实华夏在诸子百家之时,有很多思想都已经萌芽,老子,孔子,墨子等等,华夏当时就像是开了挂一样,提前站在了有着无数岔道的路口……

    以至于当时的统治阶层有了太多的选择,结果产生了各种选择综合征。

    老子的路太难,孔子的路太硬,墨子的路太穷……

    挑挑拣拣一番,七国瞄着自己,也瞄着旁人,然后试探的走各自的路。

    有系统,有外挂,终究还是要人去用不是么?

    而且还有猪队友。

    明明这里大杀特杀,那边则是大宋特宋……

    就像是谯并,在很辛苦的从道德经里面寻找出和当下相符合的礼仪规范,又从诗经和论语当中去印证其正确性,但是家里面的猪队友在他不断努力的时候,已经开始送人头了。

    而在长安,谯并还在憋着一口气努力推塔。

    要将道德经和上古之礼联合起来制定出『授经大典』,有两座塔是要推倒的,一座是老子的,一座是孔子的。

    在老子的《道德经》当中,对于『礼』是比较贬低的,和孔子儒家推崇『礼』,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这或许是因为《道德经》讲的是道德,而孔子更多的讲『仁礼』的原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