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七六章 青龙集(续) (第1/8页)
山川不同,便风俗不同。不同的风俗反应在戏曲文化上,便有了不同的剧种、唱腔、流派。拉魂腔就是黄淮地区特有的剧种。 拉魂腔的意思是只要锣鼓一响、唱腔一起,就能把看戏人的魂拉走,想不看不听都不行。 刘一民原本不爱看戏,原因是他原来生活的时代网络文化繁荣,电影都没人看,何况戏曲呢?但是现在不同,这个时代的中国,电台是新鲜玩意儿,电视只有在欧美才有,而且也刚刚发端,人们还不知道电视可以办娱乐节目呢。在中国,娱乐文化还是以戏曲当家,你想不看不听都不行,因为没有别的娱乐文化。一个名角的影响力,在一个地方甚至大过县长、专员,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不是县长又新讨了第几房姨太太,而是某某名角喜欢吃什么、喜欢穿什么、和谁水好,等等。 青龙集这地方地处永城、萧县、濉溪三县交界之处,商业交流、文化交流都比较快,这拉魂腔的真正故里是在泗县,但青龙集人唱起来,那也是别有一番风韵。 淮海地区民性敦厚平直,说话不用卷舌音,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也就是常说的“伸直舌头说话。”拉魂腔从唱腔到道白,一律用地方方言,听起来顺耳,唱起来舒坦,随便一个庄稼汉都能一套一套地唱。高兴时唱快板,把五腑六脏都荡涤得干干净净;悲苦时,唱慢板,凄凉而绵长,悠远而清丽,那撕心裂肺的情调便熨平了心中痛苦的皱纹。 刘一民对拉魂腔并不了解,上次牵牛南下,屁股后面跟着日军重兵,也没有机会欣赏。穿越以来,他随军长征,已经见识了川剧、秦腔、上党梆子、河北梆子、吕剧等剧种的魅力,慢慢地也就了解了戏剧文化,喜欢上了戏剧文化。这一坐下来欣赏拉魂腔,就感觉到了这个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