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 经济动物 (第1/6页)
从某种意义上讲,量子通信技术是经济需求推动科技进步的典型案例。 前面已经提到,在二十一世纪初,虽然人类建成了地球同步轨道加速器,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在量子理论领域取得决定性突破,科学家提出了建立环日轨道加速器,结果却因为工程过于庞大,被政治家否决了。 到了二十二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殖民火星的热潮出现,科学界在量子理论领域的研究来了一次大爆发。 毫无疑问,这也是国家竞争的结果。 二十二世纪初,中国率先把宇航员送上火星,而且多达一百二十人,进行的也不是简单的登陆活动,而是在火星上建造了一座半永久性基地,其中半数宇航员留了下来,开始扩建基础设施。接下来的几年之内,中国逐步扩大火星南极基地的规模,使其成为了一座永久性基地,进驻的宇航员也超过了一千人。 当时,中国一度打算宣布火星为中国的领土。 只是,最终没有这么做。 主要就是,其他盟国均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火星应该像月球一样,属于人类,而不是属于某一个国家。 中国当局可以不顾欧洲联邦的感受,却不能不顾及数十个盟国的反对。 关键就是,中国从一开始就单独进行了火星开发工程,没有让其他国家参与,所以在是否分享的问题上,中国内部也存在很大的分歧。很多政治家都认为,既然盟国没有在火星项目上出力,就没有必要与盟国分享。 显然,这肯定行不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