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92章不依!不依? (第5/9页)
,反倒是什么「欠缺」了?欠缺何处?又是如何欠缺的?荀爱卿,不妨细细说来!』 荀彧既然说了『欠缺』的由头,当然也就想好了要怎么回答,当下就不慌不忙的说道:『陛下有所不知……这谷价太贱,亦是伤农啊……』 荀彧微微叹了一口气,『微臣原本进殿求见陛下,亦是为了此事……』 在刘协的观念当中,不管是之前汉灵帝告诉他的,亦或是这些大臣们天天念叨的,都是说本朝立国、强国之本就是农耕! 农耕就是一切! 农耕高于一切! 谷如果农夫受到了严重伤害,国乱之日也就不远了。 因此一听说谷价太低严重伤害了农夫,刘协的神情就立时变得极其凝重起来。 荀彧微微抬头,看了看刘协,然后重新低下头来,轻声的解释起来。『昔日晁公有言,「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如今行水利灌溉田亩之法,既得渠溉,则盐卤下湿,填淤加肥,故可得高田五倍,下田十倍……』 在汉代大部分人的认知当中,一般来说,一亩地的收成大概是二到三石。一户平均人数约为五口,如果是种地百亩,并不计其它的额外收入,每年约收粮食是二三百石。 有了新的堆肥术和灌溉法之后,可以增产,尤其是使得原本因为缺水而导致粮食歉收的田亩获得高产,从二到三石,提升到九到十石,也就是荀彧后面所言『高田五倍,下田十倍』。当然这里荀彧的高田是按照二石,下田是按照一石来算的。 在这些收成当中,因为汉代食物体系当中缺乏油脂,因此碳水化合物成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