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_第2665章忠孝之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65章忠孝之本 (第6/9页)

开始出现。

    诸子百家才有了诞生的土壤。

    而在诸子百家当中,对于忠孝的概念,都有相应的阐述。随着春秋战国社会状况的变化,诸子的忠孝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孝相对可能早一些,到了春秋时期,忠字开始出现,在孔、墨两大派别之中,无论是孔子提出的忠是忠、孝是孝,还是墨子以兼爱模糊二者的区别,都可以明显的看到人们对于这两个字的重视,以及对于这种理论的阐述。

    大汉当下的思想家,包括郑玄和司马徽在内的很多人,都多多少少会将大汉和周王朝相提并论,然后试图在春秋战国的那段时期当中寻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进入春秋时期之后,周王室的权威不断衰落,同样的,在桓灵二帝之后,大汉的权威也是不断的衰败。

    春秋末期各个战国的兴起,虽说在初期各国仍承认东周的宗主国地位,但齐、楚、晋等有实力的大国逐步崛起,周王室在君统和宗统上的绝对地位已经逐步被忽视,同样的,如今大汉地方豪强的割据,也标明了汉天子的统治在摇摇欲坠。

    这种重大社会变革,直接地影响了文化。

    今文古文,山东山西

    都是文化上冲突的重要节点。

    大汉原本采用的天子中央郡县地方的统治模式开始崩塌,随之『忠孝』这个两字的定义也开始偏移,什么才是忠?什么才是孝?原本大汉的忠孝,是否在当下依旧可以延用?若是不能用,这个忠孝又应当如何定义?wap..OrG

    原本的政治关系开始崩塌,大汉神像的光华不再,家族世家地方豪强开始支配地方,『忠』字似乎开始模糊,『孝』字却被越发的强调起来。

    『忠』和『孝』从商周时期含混的政治一体概念,到了当下已经被切割成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