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62章谁听谁的声音 (第5/9页)
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为了防止官员阳奉阴违,汉文帝还三令五申,要求地方官员要严格把关赐物等,比如不能将陈米给老者等等…… 因此当下郪县三老当面就跪地磕头,知道的是说郪县三老畏惧罪名,当众请罪,不知道的便是徐庶仗势欺人,不敬乡老! 甚至徐庶怀疑,如果是在中军大帐等相对来说比较密闭的地方接见郪县三老,等这个老家伙回去之后往床上一躺,然后欲拒还迎的说一些含糊其辞的话语,便是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 李邈作乱了,这是事实。 广汉李氏给与了支持,甚至是在背后推动,这也是事实。 但是李邈表面上又没有作乱,因为他从头到尾都在喊着要忠诚于骠骑,要忠诚于川蜀! 就像是后世封建王朝当中也有许多官吏喊着忠君爱国一样,怎么说这些人就是谋逆呢?莫须有不是不可以,但是会被人记下来的,同时也标明了徐庶在某种程度上的无能,连定罪都都定不了,只能是蛮干! 这就导致了当下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局面。一方面可以说是广汉李氏叛乱谋逆,罪有应得,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徐庶仗势欺人,欲加之罪。 站在上帝的角度,当然清楚所有的事情经过和发展,但是如果将这个事情放到了普通川蜀百姓身上呢? 事情的真相又是什么? 在普通百姓面前的那些『真相』,又究竟是不是事件原本的模样? 这些普通百姓更愿意听谁的,相信哪一个方面的『真相』? 当一个官方的声明出来的时候,如果百姓都不认可,甚至习惯性的产生了怀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样子的过程,使得这样一份原本应该是代表了『公正、公平』的声明,越来越失去了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