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5章 火器风波 (第1/6页)
书接上回。 话说大奉朝的皇帝李良吉,他在注意到了火器于海战中的重要性之后,便萌生出了打造鲲鹏水师的长远想法。 这种类型的水师,主要分为是战舰和火器两大部分。 先说战舰这块。 关于这方面的建设,朝廷倒是一直都没落下,只不过,在早年时把重点放在了下西洋用大宝船上,直到后来,皇帝把这事叫停,才算是把造船的重心转移到了军事上来。 总的来说,在造船这块,大奉是要人员有人员,要技术有技术,只要财政上的拨款到位,新服役的战舰就能在东海里下饺子。 还有就是火器这块。 这里的火器并不是指宋时那一类的老旧的青铜火铳,而是精钢所铸的实战性火炮。关于这一方面,大奉目前还属于是空白期,必须进行填补才行。 可选的方法有两种,自主研发制造,或者是朝别国采买。 二选一。 可是,如何选择为好呢? 对此,皇帝也一时拿捏不准,所以他决定,想听一听大臣们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以为自己明鉴抉择。 之前时,琼州知府齐誉曾有上书,他言,像火炮这种国之重器,必须得自主研制以及自产,万不能依赖他国的供应,否则,就会受制于人,而且,还易被‘敌人’摸清自家的真实实力。 听起来有些道理。 然而,齐誉的这个观点却遭到了户部、兵部以及工部三大尚书的联合反对。 尚书们皆认为,进口外洋火器才是最具时效、最为可靠的上上之策。靠自家一步步地研发制造,那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列装呀? 岂不闻,他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