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8章 (第2/3页)
从案牍中抬起头,打量李好问等三人。 行过非正式陛见的简化版礼节之后, 李好问则坦然抬眼望着座上天子,心里暗暗将这位的形象与历史上的唐宣宗李忱做对比: 按照史料记载, 这位大唐的第十七位天子原名李怡, 是唐宪宗李纯之子,其生母出身十分低微。自李怡出生后, 这一对母子在宫中一直低调隐忍,在夹缝中求生存。 宪宗驾崩后,李怡被封为光王。他的兄长和三个侄子先后都当上了唐朝版的短命皇帝。而李怡却不得不装疯卖傻,以保全自身,并因此得了一个不慧(不聪明)的名声,世人都认为这位光王是个傻子。 甚至有传言说, 光王曾为了逃避侄子武宗的迫害,逃出宫到了江南, 出家做了和尚。 待到唐武宗无嗣而驾崩, 宫中宦官们弄权。他们认为傻乎乎的光王比较容易控制, 便扶植其以皇太叔的身份登基称帝。 于是这李怡熬到三十七岁方才咸鱼翻身, 改名李忱,从侄子手中接过皇位。 他也是忍到登基之后,才露出庐山真面目, 开始励精图治, 抑制宦官势力,平息党争, 打击权贵。最终大权独揽,开创了历时十三年的大中之治。 眼前这位天子, 看起来正是四十岁左右,国字脸,八字眉,面相十分和善。他望着坐下臣子的时候,表情里依然保留着一丝木然,往往要愣怔好一会儿眉眼间才会有一丁点儿情绪流露,不知是不是当年扮猪吃老虎时留下的后遗症。 天子李忱见李好问这少年人眼神清澈,极坦诚地望着自己,倒也没有怪罪,而是微微一笑,道:你便是那位未及弱冠便继任的诡务司司丞? 李好问用比寻常时候略微响亮几分的音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