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美商约 (第1/7页)
余生其实想低调,也低调不起来。他一封电报,就从美国运来好几船粮食。并且已经运抵上海滩。这几船粮食造成的影响力,远出余生意料之外。 这个时代,还不是随后的《中美商约》时代。美国人的货物,如果没有中国的关系和网络,还无法大规模的、合理合法的销售到中国。中国本土的产业链,虽然被日本人破坏,但是,借助日本人遗留的体系重建,却也很快捷。 在战争结束后,上海滩的经济几乎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因为没有了日本人,各种行业都欣欣向荣起来。只有粮食,仍旧不宽裕。底层民众吃不饱肚子的事情,仍旧司空见惯。毕竟,粮食的产量不可能立刻恢复,被日本人屠杀掉的劳动力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补足。只有地主和粮商的手中,才有大量囤积的粮食。这些粮食被控制数量,缓慢的投入市场,保持着市场的饥饿感,和粮食本身的利润。 由于中国人本身的商业体系,与美国并不相同,一种天然的排斥便产生了。因为中国的商人都知道,一旦美国人的商品,诸如粮食等大量进入中国,那么,中国本土的粮食价格,就会成为一个笑话。他们的利润,便得不到保证。当然,除了粮食,其他的商品,除了筷子这种实在是因为风俗不同,而无法造成冲击的商品外,都是如此。 余生自然知道一九四八年正式生效的《中美商约》,对中国人而言,有多么的不公平。虽然表面看来,这个约定废除了美国人从清末以来,便和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包括——一八四四年七月三日,在望厦签订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