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17】关宁防线(4) (第4/5页)
缮工作量比较繁重,作为关宁防线的最后一道关卡,这里的防御工事强度直接决定了大明的后续命运,所以对于这里的修缮工作,马孝全几乎是亲力亲为的监督。 饶是如此,由于生产资料的匮乏以及天气的变化无常,修缮工事的进展还是较慢。 尤其在粮食的供应上,不仅让马孝全大为头疼,整个山海关上下也是愁云满布。 在马孝全所处的现代社会,辽东地区(东三省地区)算是国家的产粮大省区,尤其是粳稻的产量,十分的巨大,而现在马孝全实体穿越回的明朝时期,鉴于生产资料的匮乏以及人工效率的低下,这里的土地还大面积的处于未开发且不好开发的状态,因此在粮食的自给自足上,可以说是严重的不足。 袁崇焕多次颁布“来住就有地种”的法令,但是由于这里常年的战乱,人口的流动性很大,人口流失的也很严重,虽然法令很吸引人,但百姓总有一种无家可归的失重感。 打仗训练的士兵要吃饭,修缮山海关的百姓及士兵要吃饭,关内的百姓要吃饭,关内的官员也要吃饭,这么多人,这么多张口加起来,每日消耗的粮食量巨大,粮食的消耗度很高。 满桂作为山海关守将,自然是要保证自己的上下将士能够吃上饭,吃饱了才有力气抗敌,而负责修缮工作的马孝全,也得时刻的关注他手下人员的吃饭问题,一句话概括,总不能饿着肚子干活吧? 至于关内的百姓,粮食分配到他们的手里时,已经少的可怜了。 当然,就算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是有一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大肆的浪费,这其中,尤其以京城里来的那群内监为主。 对此,满桂和马孝全商量,说实在不行,将他们的口粮全都扣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