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要还俗_分卷阅读100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04 (第1/4页)

    “袈裟”是僧尼们的“法衣”,它是从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坏色衣”或“染污衣”。又因为“袈裟”的缝制方法,必须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块,然后缝合起来;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又据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说:“袈裟”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

    袈裟乃圣贤的标帜,自古为佛教教团所尊重。穿着袈裟的利益有十:一者、菩提首;二者、处众人天;三者、父母返拜;四者、龙子舍身;五者、龙披免难;六者、国王敬信;七者、众生礼拜;八者、罗刹恭敬;九者、天龙护佑;十者、得成佛道。

    因此,袈裟对于僧人来讲,那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多的则是一种信仰,一种我是正宗出家人的标志!本书开篇的时候说过,佛家有三衣,即五衣、七衣和大衣。

    三衣各有不同,“五衣”是平常起卧时用的。也有说是工作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作务衣”。不过在我国来说,僧尼们在工作时,都穿着国式的裤袄,并未着用“五衣”。“七衣”是听经闻法、诵经礼忏、或是大众集会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入众衣”。“大衣”是说法、论辩、羯磨,或是面见国王重臣时用的。

    而这锦袈裟,乃是唐三藏面见一国帝王,面见如来佛祖的时候穿的,所以算是大衣。

    而大衣又分九品,分别是下下品,下品,下拼;下品、品、品;下品,品、品!没个品级之间,都有着严格的样式区分,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