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_第1785节 奥斯曼使者给圣座讲中国的三国故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85节 奥斯曼使者给圣座讲中国的三国故事 (第1/4页)

    第二天上午九时,在宗座宫的偏殿上,教皇亚历山大七世破天荒地接见了奥斯曼帝国的使节艾西木·帕夏,上一次奥斯曼帝国的使节到达宗座宫,已是年代久远,都记不起来了。

    亚历山大七世曾说过“我们”,所以会见时,他与七个红衣主教一起见艾西木·帕夏。

    教座高居圣座,正对着奥斯曼来使,七位红衣主教在他的两侧,左四右三,稍侧对着奥斯曼来使。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然而艾西木·帕夏代表苏丹陛下向教皇陛下致敬,教皇微一点头,却不言语,自有一位红衣主教出来代他向苏丹陛下问好。

    哪怕是敌对,互相致敬问好这是礼仪所在,大家毕竟还是体面人家嘛。

    至于教皇不答话,不是他高傲,是双方不对等,如果苏丹陛下到来,那么教皇会亲自与他说话嘀。

    外交礼仪,一举一动,都有章程,主要看双方的地位和国力如何,换作是大明使臣到达朝鲜的平壤,朝鲜王要出城相迎!

    艾西木·帕夏再以个人名义向教皇问安,还向诸位红衣主教致意后,大家互相介绍彼此身份。

    他微一定神,观察情况,不由得心凉了半截。

    教皇背后是一个大大的十字架,装饰普通,并不奢华,所在的偏殿面积也小。

    接见的地方有讲究,显而易见的越大越是豪华场所是客人越有面子。

    如果是在正殿,还有更多的人一起接见,那事情就比较妥当,不会争执,毕竟大家要颜面。

    比方说素卜哈·帕夏在马德里觐见西班牙国王,就在王宫正殿,结果大家一团和气,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此间偏殿上教皇与红衣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