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9章,办学和办银行 (第2/5页)
量加起来有差不多十万,如此多的员工,家家户户都有小孩,即便是每家只送一个孩子来读书,将来也能够培养出十万个幼苗出来。 一旦这十万个幼苗能够从小学当中毕业,接受系统性的近似于后代的教育,那么大明的将来就无忧了。 想到这里,刘晋就变的更加兴奋起来,一旦自己的这个计划能完成,那么刘晋觉得自己就算是真的为这个时代做出贡献。 十万个类似于后世小学毕业的人出来,这其中到底能够诞生多少是人才,谁都不知道,到时候想要搞什么蒸汽机、搞枪炮、搞火车,甚至于是搞电气等等,都完全没有问题,会有足够多的人才。 而不是像现在,能够识文断字的都是清高的读书人,眼高于顶,除了四书五经、之乎者也之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思想僵固,根本就没有办法推动这个时代的进步。 至于能够推动时代进步的工匠,他们是贱籍,社会最低级的存在,既没有什么社会地步,技术的传承都是父子相传、师徒相传,口耳相传的方式。 这些工匠基本上都没有文化,不会识文断字,做事只是依靠经验和前辈的传承,很难有所突破和创新,技术的传承上面也是极其容易出现断层和失传的现象。 所以必须要工匠掌握知识,还必须是后世那种较为全面和系统性的知识,而不是现在的四书五经,儒家典籍之类的东西。 越想,刘晋就觉得越有道理,必须要培养出一支庞大的掌握了各个方面系统性知识的工匠队伍出来,然后在工匠队伍的基础上再来培养真正的科学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