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4章,乡试 (第3/4页)
省乡试中举的名额都是有着严格规定,一般来说,整个大明三年一次录取的举人一千人至一千两百人左右。 少的时候只有一千人,皇帝是心情好的时候,可能就会多给一两百人的名额,这些名额再分到各个省去,算下来一个省三年一次的乡试差不多也就录取一百多个样子。 北直隶作为天子脚下,乡试的录取名额算是大明各省当中最多的,但也不会太多,顶了天也就是一百五十个左右。 三千多人前来参加考试,能够通过乡试获得举人身份的概率仅仅只有二十分之一,足以堪比后世某些吃香部门的公务员考试了。 “铛铛” “考试入场” 众多的考生来的早,考试开始的时间也很早,有衙役敲锣打鼓的开始忙碌起来,进场考试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查。 这个检查不仅仅包括有没有夹带,更重要的还是检查有没有替考,是不是考生本人亲自前来参加考试。 古代科举考试极为严格,考生不仅仅要有官方的证明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而且还有诸如外貌特征、家庭情况等等诸如的记载,入场的时候会问,更重要的是还参加考试还需要有人作保。 作保的人要有威望,可以是自己的读书时的恩师,本身也是有功名在身的人,同样的还需要几个一起参加考试的考生一起联名作保。 一旦要是出现了顶替的现象,作保的人都要跟着到大霉的,革去功名都还是小事,弄不好还要流放三千里之类的。 所以在这方面,根本就没有人敢去作假,因为一旦被人发现了,后果太严重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