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久视_第4章 豁然开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豁然开朗 (第2/5页)

接从富绅身上剜rou。

    但李青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措辞来驳朱棣。

    因为朱棣这一做法,利国利民。

    李青心道:“不对呀,历史上郑和下西洋,不是说耗资弥巨,大肆撒钱,极大程度的消耗了大明国力,是赔本的买卖吗?

    可按朱棣这说法,只会大赚特赚,绝不会赔钱!”

    随即,他又想到了朱棣的丰功伟绩:通运河、编撰永乐大典、五征漠北、迁都北京,六下西洋……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都耗资弥巨。

    可以说,古代帝王,再没有一人比朱棣还能花钱的了。

    可即便如此,大明却没崩,反而被誉为盛世,这根本说不通。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史书抹黑了下西洋的功绩,为禁海找借口。

    换一个说法,要是下西洋真是赔本的买卖,那朱棣哪来的钱,办这么多大事。

    二十二年的皇帝,二十二年的岁收,除去必要的基础建设、天灾时的赈济、皇宫、皇室宗亲开销、官员俸禄……剩下的,绝逼办不了这么多事儿。

    大明赋税真的不高,丰年三千多万石,歉年两千六七百万石,去除掉开销,余下的并不算多。

    朱棣若真是为了功绩,逼得百姓难以过活,百姓绝对造反,又哪来盛世可言?

    再者,李青也不相信,朱棣会傻到让郑和去满世界的撒钱,这就不是一个正常人干的事儿。

    这不是撒币吗?

    即便换成小小朱,他也不会这么干啊!

    对了,谁是郑和?

    李青蹙眉沉思片刻,一个面容清秀,嘴角常带着笑意男子浮现在眼前。

    这一刻,他终于理通了,整个人豁然开朗。

    三宝是太监,太监没有子嗣,自然也就没有了列土封疆之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