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久视_第95章 朱棣的应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5章 朱棣的应变 (第5/5页)

惮,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连带着正规寺庙也受到了波及。

    为了头上的乌纱帽,也为了小命儿,地方官开始对寺庙、尼姑庵进行严厉排查,很多和尚、尼姑被迫还俗。

    虽然不仁道,但无形中也提高了社会劳动力,这些人整日敲敲木鱼,啥活不干就有大把香油钱,整就是吸百姓血汗。

    他们的还俗,有百利而无一害。

    朱棣在位十八年,前十七年加在一起,也没这一个月杀的人多,杀的群臣胆寒。

    尤其是文官,更是心胆欲裂,仿佛看到了太祖在向他们招手。

    朱棣杀的这些人,几乎全是文官体系的人,武将基本没动。

    趁着这次机会,朱棣再次抬高武将地位,对参与镇压叛乱的将官挨个封赏,战死的士兵、将官,抚恤金丰厚。

    同时,朱棣也为武将树立了一个典型,正面典型。

    山.东沿海负责防备倭寇的都指挥卫青,一步登天,直接升至山.东指挥使。

    朱棣此举,无疑在表明:朕是爱你的,跟着朕干,吃香喝辣!

    这一套相当管用,武将尽皆归心,纷纷上奏疏,赞同迁都。

    稳住军队,朱棣的腰杆登时就硬了,文官集团也知大势已去,捏着鼻子纷纷促请。

    不料,这时朱棣却不干了,表示清算没完。

    首恶唐赛儿还没找到,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怀疑有人在包庇唐赛儿,要严查、彻查。

    地方清算完了,该清算朝堂了!青红的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