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44 (第1/4页)
查探这私钱一事。 李茂辞别刘汪二人以后,又给宫里递了牌子,去向皇帝禀奏。 楚睿自然对此十分重视,当即召了刘、汪二人入宫。 好在李茂之前已经去过弘宾馆,和他们说过了此事,他们二人有所准备,答起话来有条有理,让楚睿也十分赞赏。 这两个新任的汾州地方官,果真是没有选错人! 对于李茂的一番体贴举动,刘汪二人还是很受用的。尤其是汪志明,他出身不高,只能在边地做个小官,好不容易熬出了头,怕也是到了头了。 若不是他在灵原县安心日子过惯了,实在不想卷入这些派系之争,再早些年,遇见这等机遇,怕真是会向这位信国公靠拢的。 转眼间又过了几日,眼见得就是春闱之时。 京城里到处都是紧张的考前气氛。信国公府的“微霜堂”这几日里挤满了过来借阅书籍的学子,还有些其他地方来赶考的学子,知道了李茂颇为关爱学子,跑来自荐的、知道“微霜堂”的名头,壮着胆子也来求借阅的等等等等。 顾卿听李锐解释过,大楚的春闱虽然严格不假,可是排名却是可以进行“公荐”的。 这起先是老晋国张允的想法,他认为科举取士皆以考场中所答试卷优劣来决定录取,这样难以充分考察一个人的实际才学。于是那一届,就有许多参加进士科的学子将平日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交与主考官和其他大臣来参阅,以便他们在考前对考生的实际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若是其中真有大才的,这些参阅人便可“公荐”,向上再进行推荐。一般主考官有了先入为主的感观,对这些参加科举的学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