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下(中) (第1/5页)
这些年来,大宋朝特别认真地要去做某件事,某件事就多半会出问题。吏治如此,财政如此,边疆军政也是如此。 开禧以后,宋金两国重订和约,近十年来江淮无事。随着大金内乱,眼看东西两分的局面将成。 这两个金国彼此自是死敌,之后不晓得还要彼此厮杀多少场。控制中都的定海军,一向依靠海上贸易为最大的财源,控制开封府的遂王一脉要完整接收关中四路的武力,也少不了巨额开销。 所以贾涉一直觉得,在淮东的军务上头,只消全力筑城固边,无须任何特殊的动作,更大的精力,倒应该放在维持南北商路上头。皆因商业愈是繁茂,东西两个金国对大宋的仰赖就越深。此时大宋在边疆无须任何举措,就能凭借南方的财力在东西两个金国之间自如腾挪,始终占据主动。 所以真要说起军政方略,贾涉比较赞同崔与之的意见。 可惜崔与之不为史相所喜,和他走得太近,便于自家仕途大大地有碍。 至于李珏和应纯之两位,大体都积极主战,图谋恢复,想法很多,手段也出众。可贾涉一直担心的是,淮东的北面是山东,而山东是那个权臣郭宁起家的根据地。 李珏和应纯之若有什么成果,报到行在以后自会有人为他们鼓吹,但这些cao作如果引起了郭宁暴怒兴兵,他两位又哪里讨得了好? 归根到底,史相和临安行在绝大多数的士大夫既想要事功,更要求安稳。边疆事功不过是升官发财的由头,而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