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_第606章 人才培训基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6章 人才培训基地 (第2/4页)

在姚家庄。

    三进的宅子足够大,修补改建一番就能当学堂了。宅子周边的空地也有好几块,足够建些宿舍和几个训练场。

    交通方面他特别满意,姚家庄到东京城,走陆路的话也就小半个时辰。走水路更快,只要一刻钟就能直达齐国公府,简直就是朝发夕至,太方便了。

    王立冬道:“一个月内必须完成。需要多少人,要什么材料,你报给不为,他会帮你解决。”

    程管事点点头,只要人手足够,就是半个月他都能拍匈脯保证。

    王立冬对着不为道:“招人的话,优先考虑咱们庄里的人,姚家庄不够的话,就去另外4处庄子。”

    “吴管事,这三进院子多长时间能改建完成?”

    “院子最快,月底就能改建好。”

    ..................

    午时,小公爷要在姚家庄办书院的消息,以几倍的光速,传遍了名下5个庄子。

    几百户佃农,都躁动起来。

    读书人,在宋朝的社会地位实在太高了。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口号可不是光放嘴皮上说说的。

    要是把宋朝比喻成一个公司,皇帝和士大夫集团各占公司50%的股份。任何大事要是士大夫不点头,那皇帝老儿也只能干瞪眼。

    所以在宋朝只要戴上了官帽,那福利待遇,千年后的公务猿看了都会眼红。

    大名鼎鼎的清官‘包拯’,职务是枢密副使,类似‘军伟副竹席’,每年的年薪是三千贯,另外还有各种福利费,衣料钱、车马费等等补贴,合计下来差不多五千贯。

    这还不算,最后还有一项职官田了,一年差不多能领一万贯的地租,总的算下来,一年就是一万八贯钱,每贯的购买力差不多是500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