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海经第五点想法:绝地天通科幻版 (第15/20页)
汉朝以后才形成的,而在春秋战国,乃至更早的夏商周时期,‘乐’都是极度重要的。礼乐一体,是任何一国的领导人都必须要懂的! 在上古,乐就是礼,只有懂的美妙音乐的人,才是文明人。 所以这个肯定是扯淡。 至于现代的主流说法,则是颛顼为人质,作为黄帝的直系血脉,交给了东夷部落的少昊。 当时炎黄势力和东夷势力商定罢战,颛顼成了合约下的质子。 而弃其琴瑟,是合约被撕破了,将作为国礼的乐器扔掉了。蜜月期结束,友好交流的日子结束,继续开战。 以上,就是主流说法。 不过,这就没意思了。而且作为质子,开战后难道不杀了吗? 只看山海经,并没有说颛顼是质子,也没有说少昊是黄帝的儿子。 所以单看山海经,颛顼可能就只是出国进修而已……因为颛顼是黄帝的曾孙,也是有身份的人,而且当时年纪肯定很小,否则不会写‘孺’,这是孺养、养育的意思。 可见少昊对他很好,简直就跟把黄帝的后裔当成自己的一样。 颛顼从小就爱琴瑟,琴瑟也是炎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标志。而到了海外少昊国后,可能受到了文化冲击,或是某种冲击,导致颛顼主动把琴瑟扔了…… 这少年,千里迢迢来到海外,这里有什么吸引了他?让他连琴瑟都扔了? 后面写了,‘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海外大壑归墟,甘渊之地,到底是个什么地方?竟然让颛顼弃了至爱琴瑟。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扶桑太阳神树,九日居下枝的那个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