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二O章:炮兵 (第5/7页)
段兵工作坊能用的铁模,虽只有孙元化亲手制作的几套六磅炮模具,但因铁模可重复使用的便利性,兵工作坊很快就铸成了十几门六磅新炮。 炮是有了,但朱由检心中的炮兵,那可是真正的技术兵种,绝不是简单能开炮的人就算是炮兵。在亲身经历过旅顺守城战,对大明军中炮手有一定了解的朱由检眼中,大明军中现在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炮兵,一个都没有! 朱由检虽没去过宁远,但按经历过宁远大捷,亲自在宁远培训过明军炮手的孙元化所说,宁远炮手虽经红毛番人罗立培训,但同大明军中其他炮手一样,都还存有“乱装药”这一致命的痼疾。 明军已大规模使用火炮上百年,在明军上百年使用火炮的经验里,“装药够多,大炮才能打出威力足够大的炮弹”这一认知早已根深蒂固。为此,在明军的军规中,为避免因炮手怕死而私自减少装药,还特意制定了异常严格的规定:私下减少装药者,(炮手)死罪。 军规虽然如此,但大明使用的铸炮材料和工艺,却注定了火炮无法装填太多的火药,否则就容易出现炸膛。火炮不比火枪,一次装药几钱的火枪出现炸膛,火枪手最多落个残疾;而一次装药数斤的火炮要是出现了炸膛,那炮手基本是百分百非死即残。有这种致命的威胁在,军规再严,明军的炮手也会不自觉的减少几分装药。 历史上,从大明中叶开始,明军的火炮已开始落伍于西方同时期的火炮。相比西方同期火炮,大明除铸造工艺开始掉队外,明军最大的问题,是火炮严重缺乏配套设备。 相比西方同期的火炮,明军此时的火炮不光没有配套的瞄准测距设备,甚至连基本的炮表都没有配备(炮表:射击不同距离目标时,炮身所需的仰角和对应装药数量)。明军火炮的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