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章 枫桥夜泊 (第1/3页)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族人一行人从休宁出发的第十一天夜宿浮梁古城。 一夜无梦,又到天明。 第二天清晨醒来后,我们就收拾行装,把行李装车,继续出发。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有一个疑问: 既然浮梁近昌江,为什么我们不坐船? 问得好! 昌江发源自安徽祁门大洪山,自东北向西南流,经过祁门、浮梁和鄱阳后,注入鄱阳湖;船入了鄱阳湖后,北上可进入东西交通大动脉长江,南下可入南北交通要道赣江,水陆交通极为便利。 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水上运输确是相对高效率的运输方式。 隋朝时期,就已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宋代在汴梁附近,也建了许多运河。 唐宋时期的内河的漕运十分风行,商旅出门,近则步行加上坐驴骡牛车,远则优选坐船。 唐宋时期的诗人到处旅行,也因此留下了许多关于乘船出行的诗词,例如千古名篇——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到了元朝时,海运、漕运都已形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