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美好生活_分卷阅读3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2 (第4/4页)

这个不行就换一个吧!

    李季阳仰壳儿躺在那里,想着做个什么点心,想着想着,他就想起了老陕人民的智慧结晶:锅盔!

    据说这东西还是秦朝时期的行军粮呢!

    虽然坚硬无比,但是只要让厨房烧上一大锅rou汤,中午的时候,大家可以领半个锅盔,rou汤随便喝,不就行了?

    这个办法不错!

    李家庄里头还有两个大粮仓的小麦,足够磨成面粉做锅盔吃了!

    锅盔是后来的叫法,现在应该是叫文王锅盔!

    陕西锅盔的制作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相传周文王伐纣时锅盔就被用做兵士的军粮,在陕西西府一带,至今还有一个锅盔品种叫“文王锅盔”。

    锅盔到了秦代更是被发扬光大、普及推广。秦人制作的锅盔,个儿大、饼厚、瓷实。据说锅盔最初不叫锅盔,因其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饼。

    当时秦军行军时士兵配发的墩饼,一个都有五六斤重,一个墩饼的直径大约在五十到六十厘米左右,厚度也都在十五厘米左右。

    而且士兵的携带方式也很独特,两个墩饼为一组,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如同民间过去常用的褡裢一般。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墩饼竟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防弹背心)的作用。

    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墩饼上,被秦军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墩饼能“吃箭”,也成了秦军获胜的一大法宝。而后士兵们便把墩饼唤做“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

    “锅盔”也由此而名声大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