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52 先进动力战斗机(下) (第1/8页)
米格-9并不成功,至少在李晓峰看来是不成功的,哪怕是米高扬将机头进气口的那门37毫米航炮取消之后,也没有获得大规模量产的资格。不过为了鼓励米格设计局的“创新”精神,李晓峰还是给了米格-9生产100架的额度,这玩意儿就算再糟糕,也比雅科夫列夫的那个攒机货强,雅克-15的作战半径连保卫机场围墙都做不到。 当然,这场竞争并没有结束。前面说了,拉沃契金是信心满满的投入到了喷气式飞机的射击之中,********的想要超越雅科夫列夫,而他精雕细琢的产物就是拉-15。 这个拉-15可能很多同学都不熟悉,历史上的产量也是极其有限。但是没关系,没见过拉-15不要紧,见过米格-15就成。因为米格-15和拉-15简直是太像了,就像一对双胞胎。 实际上它们也可以说是双胞胎,航电、发动机几乎都是一模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拉-15的性能比米格-15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不过强得有限。 这个时空中拉沃契金的拉-15在1944年10月首飞,而仅仅过了一个月,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就追了上来,这两位倾尽全力的设计米格-15也飞上了蓝天。 前面说了米格-15的性能比拉-15稍差,但是没有太大的差距。按道理说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又要悲剧,但是这一次情况稍有不同。因为米格-15在其他方面大大超过了拉-15。比如说生产更简单,比如说维护更方便。而这两项性能对生产厂和用户来说特别的重要。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拉沃契金功亏一篑倒在了终点线上。 从1945年5月开始,米格-15进入生产,虽然没赶上同德国人交手,但是在太平洋战场的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