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34 冲向城市 (第1/8页)
库利科夫的脸是蜡黄色的,人也削瘦得不像话。这与一年前他刚刚抵达延安时的微胖身材相比,简直是瘦了一大圈。没有办法,华夏的生活条件还是太艰苦了,哪怕是他这样的高级军事顾问,也不可能获得在苏联时的生活待遇。 当然,最关键的是,库利科夫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他认为作为一个指挥官就必须做好带头示范作用,不搞特殊化,战士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而华夏的条件确实太差了。而且水土和苏联完全不一样,严重的水土不服导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和身体上的问题相比,真正让库利科夫吃不好睡不香的还是军事问题。将游击队变成正规军比他想象中要难多了。哪怕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也打过游击,自认为对此还是有经验的。 但是华夏的游击战和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游击战完全是两回事。华夏基本没有重工业。实际上华北和西北地区也没有轻工业,根据地连粮食自给自足都显得困难。大部分的枪支弹药都要靠缴获或者苏联支援。一场战斗下来如果不能缴获足够的敌人物资,对八 路军和新 四 军来说就是入不敷出,这样的仗是不能打的。 在华夏的抗战中,武器弹药有时候比生命还要重要。几乎所有的战士入伍之后,被上的第一课就是如何节约弹药。但是,库利科夫虽然能够理解这种节约,但是认为要想正规化,要想打大仗,就首先得放弃这种“小家子气”心里。 他不止一次地告诉朱 总 司 令和彭 大 将 军:“苏联将不遗余力的支援华夏人民的抗日事业,将尽一切可能提供物质支援。所以尽快将游击队正规化,尽快打大仗势在必行。节约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为了节约而节约!要告诉战士们必须敢于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