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38 猎虎小能手 (第1/8页)
红军军 委和总 装备部为什么没有兴趣深度挖掘zis-3的潜力呢?这个问题其实一点儿都不复杂。 原因有很多,第一,zis-3本来就是一款zis-2暂时无法大规模量产时的临时替代品,它就是个过渡武器。如果不是zis-2生产有困难,不是卫国战争的消耗超出想象,它根本都不会出现。 对于一款过渡产品,红军的有关部门自然不愿意浪费太大的精力,只要这种武器暂时能凑活着用就行了。反正将来还要量产zis-2的。 实际上从历史上看,当德军的虎豹出现在战场上之后,zis-2很快就接班了。这种57毫米神针也生产了两万多门,从1943年开始就取代zis-3成为红军炮兵的主要反坦克武器。有性能更好也更专业的zis-2的存在,何必在zis-3这个注定是个过渡者的武器上浪费太多精力呢? 原因之二,要想挖掘完zis-3的潜力,其实是需要对zis-3进行重大改进的。从前面提到的德国人的改进策略可以看出,想要提高zis-3的反坦克能力,必须更换更大的药室,以便容纳填充更多发射药发射初速更快的穿甲弹。 可是这样的改进很麻烦的,至少对那些已经生产下线的zis-3来说,基本上就等于是要返厂动大手术。这需要很多的工时,而且恐怕是暂时无法大量供应给一线部队使用的。 换句话说,这种改进还不如直接生产全新的zis-2来的快捷。你想想,又要改炮,又要研发76.2毫米口径的新式大威力穿甲弹,这能快得了吗?与其这么折腾一门老炮,还不如直接生产新炮算了。 第三个问题,其实这依然是大威力穿甲弹的问题。前面说过,制约zis-2效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