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526 大战在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26 大战在即 (第1/8页)

    其实图哈切夫斯基的战术用一个字就能总结归纳了,那就是退!大踏步的后退,说直白一点他准备继续放弃波兹南,一口气退到华沙去。

    可能有同志要问了,这么后退有什么用?图哈切夫斯基的意思依然是引蛇出洞,协约国干涉军不是一线平推吗?那他就退,给这帮货留出冲刺的空间,他就不信对方能一直这么保持完整的阵型不变。

    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人能一直保持这种阵型,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是人就会有差异,而军队这种完全由人构成的团体不可避免也会有差异。哪怕是同一条命令,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执行方法。更何况在战功面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保持冷静,这样一来图哈切夫斯基就有空子可钻了。

    甚至图哈切夫斯基已经很直白的对托洛茨基说明了,如果协约国干涉军冲到华沙还没有乱,那就放弃华沙,继续向后退,他就不信到了布列斯特,或者到了明斯克协约国干涉军还能齐心协力。

    总而言之,图哈切夫斯基是准备用空间来打乱协约国干涉军齐头并进的状态,借此寻找战机。从军事角度上说,这种做法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很高明。

    但是从政治角度说,这种做法就不那么合理了。其实类似的情况二战中也有,比如朱可夫曾经力劝斯 大林放弃基辅,大踏步后退收拢军队之后再维持战线。但是斯 大林却承担不起一枪一弹不放就放弃基辅的政治影响。

    作为所有俄罗斯城市的母亲,基辅具有非常不一般的意义。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不能轻言放弃。同理,托洛茨基跟斯 大林一样也是政治家,而基辅罗斯基于俄罗斯的重要意义,等同于华沙基于世界大革命的重要意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