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接收器_第833章 一记闷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3章 一记闷棍 (第2/5页)

汽车制造厂商推出的陆空两栖汽车的预订价只有一百五十万美元到五百万美元的价格之后,心里面不是没有疙瘩的。但是在看了银河重工专员送来的对照表,并且听了专员的解释之后,心里面的疙瘩顿时烟消云散,觉得买陆空两栖汽车的几千万欧元没有白花。

    不是美敌日汽车制造厂商的宣传力度不够,而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占据了比较弱势的地步,首先全世界第一辆陆空两栖汽车是银河实业造出来的,这样一来,就会让人们产生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更加认可银河实业在陆空两栖汽车领域的发言权,其次,银河实业自从成立以来,一直在全世界享有高新技术企业的美名,而银河重工生产制造的陆空两栖汽车明显采用了比美欧日汽车制造厂商的氢气动力、油气混合动力以及油动力技术更加先进成熟的技术。这也就意味着银河实业又占据了一个技术方面的发言权。其三,那就得说是实实在在的性能了,美欧日汽车制造厂商公布出来的性能指标实在不怎么样,尤其是可以在空中行驶的时间,就更加没有对比性了。

    派出专员向已经购买了陆空两栖汽车的顾客做出说明,虽然避免了这些贵宾们有什么反复,甚至在日后成为拒绝与银河实业的往来户。但是有一个事实却是不容忽视的。就是美欧日汽车制造厂商的动作,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对银河实业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局面。

    有钱人毕竟是少数,而在所谓的有钱人之中,具有亿万身家的要远远多于具有千万身家的人,而千万身家又要多于百万身家。显然一辆动辄几千万欧元的陆空两栖汽车,不是谁都能够消费得起的,但是一辆几百万美元的陆空两栖汽车,买得起的人还是有不少的。

    银河重工一直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