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接收器_第675章 典型的突然袭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5章 典型的突然袭击 (第2/5页)

一下意见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第一实验室做实验,郭倩蓉没有和刘士卿呆在一起,而是致力于另外一个科研项目,就是生物膜的深入开发。刘士卿既然要搞海水淡化工程。那么就必然要用到生物膜。这恰好是郭倩蓉的研究生课题。刘士卿也给她提供了不少的相关资料。可是和刘士卿搞得研究一样,知道是一回事,要把它做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中间需要克服的难题真是一个接着一个。根本就别想获得清闲。

    刘士卿的注意力依旧集中在单兵防护装备上,他还是倾向于采用能量防护罩的方式,采用被动激发的原理,对自己进行保护。他在第一实验室用现有的设备和材料制作了几个不同种类的微型蓄电池,这些电池的大小最大的有成*人拳头大最小的只有核桃大别看它们体积都不怎么显眼,可是为了把这几块电池造出来,刘士卿前前后后花了几百万华夏币。

    每一个微型蓄电池。蓄满电之后,电压统一为 凶,容量郗超过了,口”通常汽车采用的蓄电池才能够达到这个容量,可是汽车的蓄电池的体积和刘士卿搞出来的蓄电池的体积,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当然,从成本上来讲,两着就更加没有什么可比性了。

    微型蓄电池制作出来后,刘士卿将它们拿到了银河能源,利用薄膜太阳能电池为它们充电。等到电池充满后,利用特殊的方法对它们进行瞬间放电实验,看看它们能够提供多少的能量。实验结果很不理想,这些微型蓄电池根本没有办法满足单兵防护装备的需要。

    刘士卿能做的就是组织人员继续开发新的,体积更小但是容量却是更大的微型蓄电池。期望能够获得关键性的突破,这东西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