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势所趋 (第1/4页)
的确今时不同往日了。 惠老宗师在镇江如散财童子般大发喜诏,前后两百余份,但那领喜诏的镇江官绅未必就真愿做那大顺的臣子,多半还是投机取巧,两头下注。 所谓保家不保国。 老宗师身为东林党泰斗人物,为官数十年,历经明、顺、清三朝,岂是肚中无物之人,不知这帮人居心? 然,老宗师欣然发诏。 原因是,混乱人心而矣,东南官绅生不出顽拒大顺之心,如此于国家、于百姓乃天大善事。 大军真要南征,东南官绅不顾百姓死活组织抵抗,要死多少人? 大顺隆武皇帝曾说过:“该打的仗差不多都打了,接下来就不要再打了,你们可知每死一个人,朕都心痛啊...不管这人是朕的子民还是明朝的百姓,那都是中国人啊。” 老宗师对御音尤为重视,并铭刻在心。 只和平注定需在流血后。 之前中央不曾动手,老宗师无有依赖故而免费发放喜诏。如今中央动了手,老宗师岂能还当散财童子,不为中央争取? 南阳战事又岂是局部冲突? 实乃南征之号角也! “中央若不发兵,老夫这和使于南都未必有多少份量,但中央一旦发兵,老夫便是这南都诸公席上贵客。” 人情世故,无出惠老宗师。 随着荆襄战事的扩大及明朗,前来使团求讨喜诏的明朝官绅愈发众多。惠老宗师审时度势,果断创新,将那自江北带来的几车喜诏明码标价,谓之原官不动者五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