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争霸,我却埋头搞GDP_第163章 种麦不种粟,是何道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3章 种麦不种粟,是何道理? (第3/4页)

也不想回去的。

    “上田,种小麦玉米。”刘昱吩咐:“这以后是我们唐海县百姓的主食。”

    “为何不种粟?”蔡邕眉头一皱起,“小麦弊端太大了。”

    “关中素有‘不好种麦’的说法。”

    “小麦太不耐干旱,最近几年雨水又不好,一定会大幅度影响收成。”

    “而且,小麦收割也是大问题,收麦如救火,成熟的快,枯萎的也快。”

    “要是在短时间内收割不完,可就半分都收不到。”

    “更何况,小麦还不好储藏,非常容易受潮生虫,白白烂掉。”

    刘昱微微一笑,“放心,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可以解决。”

    他的话语,让蔡邕很是不理解。

    难道从战国时期到现在都没解决的问题,如此年轻的县令能解决?

    现在大多地方都种粟而不种小麦,是有道理的。

    否则,农民们也不傻。

    土地是固定的,当然什么最好种什么。

    在吃不饱的年月里,优胜劣汰更加严重。

    为了能够吃上饭,农民们可是什么都愿意做。

    但凡有人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或者有什么好的粮食品种。

    便会受到人们发疯一般的借鉴,火速传播开来。

    “小麦抗旱能力虽然不如粟,但我们唐海县已经解决干旱问题。”刘昱继续解释道。

    “而且,小麦有粟没有的能力,那就是扛寒。”

    “能够打破粟春种秋收的固有模式。”

    “可以耕种冬小麦。”

    “尽可能的多利用土地,多产出。”

    “这……岂不是一年能够产两轮?”蔡邕目光剧烈波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