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_第312章:破绽【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2章:破绽【二合一】 (第1/11页)

    『方城的骑兵,人数竟有两三千之众?这可不好办……』

    在得知了斥候前来禀报的消息后,白起麾下秦将胡郁闭着眼睛思考着对策。

    或许世人都觉得,秦国对待前来投奔的人不分贵贱,皆能重用,比如曾对秦国做出重大贡献且影响秦国极深的卫鞅、张仪等等,皆出身其他国家。

    但事实上并不然。

    秦国重用卫鞅、张仪等人,那是因为卫鞅与张仪皆出身中原诸国,来自秦国曾经需要仰望的国家——在秦国崛起之前,这天下其实隐隐有一条鄙视链,即中原各国的人看不起秦楚两国的人,而秦人又看不起义渠人等彻彻底底的异族。

    直到后来秦国逐渐强盛,才逐渐改变成秦人看不起中原各国的人。

    但有所区别的是,秦人对中原各国的看不起,是那种“昔日你对我爱答不理、今日我叫你高攀不起”的那种带着报复性的看不起,跟看不起义渠、匈奴、林胡等异族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事实上,对异族最具包容的,其实并非秦国而是赵国,且赵国也是迄今为止容纳、同化异族最多的国家,曾经赵国的国相肥义便是白狄出身。

    但在秦国,异族人想要得到一定地位还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秦国一时臣服、一时反叛,反反复复几十年的义渠人。

    鉴于此事,胡郁很珍惜如今在秦国得到的军职。

    与大多数好战无谋的义渠人不同,胡郁早已经预测到了他义渠国的覆亡,别看他义渠的王如今还在秦国的王宫,甚至于传闻中还让秦王的母亲宣太后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可义渠国的土地,却在近十几年中逐渐被秦国所吞并。

    他义渠那位愚蠢的王,眼中只有地位与美貌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