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横刀十六国 第533节 (第4/6页)
十年后便会烟消云散。 释道安在白马寺整合佛教,实际上完成了佛门的本土化。 鸠摩罗什在姑臧大兴寺翻译佛经,也是将佛经华夏化。 “陛下之雄才大略前无古人,只怕佛门将来尾大不掉。”王猛担心道。 “你高看他们了,佛门譬如藤蔓,大梁犹如大树,华夏为土壤,没有大树和土壤,藤蔓何所依?再说,朕也没在中土大兴佛门。” 中土有严格的管制体系,佛门一举一动都在控制之中。 至于西域,他们也需要借助大梁向西边和南边扩张。 两边互利共赢。 封建时代,无论梁国如何发展,无法统治这么大的区域,分一杯羹给佛门未尝不可。 只要刀子掌握在自己手中即可。 从历史大趋势看,佛门算是所有宗门中比较温和的。 “不如单独将各种宗门归为一类,设置典正寺,严加管理,掌管僧人度牒,评断僧人品级,设大僧、高僧、正僧、法僧、僧录、僧人、僧徒七品。”王猛早有对策。 魏晋以降,僧徒众多,南北都设置了僧官和品级,主管僧官称为僧主、僧端,副职为都维那,悦众、僧都、僧录等,还配有吏员若干。 “可。”李跃点头答应。 随着大梁向西进取,商路开通,以后解除的宗门会越来越多,不能一直挂在鸿胪司名下。 僧人的度牒、品级由朝廷管辖,从根本上遏制了佛门。 也就是说没有大梁朝廷的认证,他们连僧人身份都拿不到。 历朝历代都是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