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4章 民乱 (第1/4页)
人性本私,真正大公无私人是有,但是确少的可怜。 在大明,人人都愿意投献。 为啥? 因为有好处啊! 投献之后既不用交税,也不用服徭役。对平头老百姓来说绝对算的上天大的好处。 可投献主家,不是想投献就投献的,一般人跪上门投献,人家也不会收。 勋贵、官员的想要田,根本就不需要强占,直接让家仆放出风声——收家奴,立马就会有人排着队献田,而且一献都是几百几千亩,甚至上万亩。 不过别以为,献出田后,田就真成了主家的了,那是扯淡,其实就是把应该交给国家的那份钱粮交给主家。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大明是规定不同的官员又不同的免税田地。总的来说,官职越高。免税的田地越多。 即便是位居一品,免税田也不过千亩而已。魏国公家也不过1万亩的免税而已。 但是官官相护。 即便是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是又有几个官员敢去收这些官员的税呢? 久而久之,交税的田越来越少,国家的税收越来越来少,为了维持收支平衡,只能给普通老百姓加税。 真正的普通老百姓,一年收入就那么点,不断的加税,只会大幅度的降低百姓应对灾害的能力。 要是遇到灾害,朝廷在赈灾不利,那这个王朝就算是走到了尽头。 朱由检的新政,清查田地一事,无异于直接断了这些人的财路。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朱由检断了这么多人的财路,自然会引得众人不快。.ZWwx.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