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3章 筹备使竟然是他 (第2/4页)
出身,他曾祖父,他爷爷,都是进士,他爹是捐官出身,到了他,举业也小有成就,但是上层精英总是能比普通人更快的把握规则的变化。 二十岁那年,他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报考同文馆,先是在广东同文馆,然后到京师,然后作为留学生到米粒坚哥伦比亚大学留学。 这就牛逼大发了,什么进士举人的,都得靠边站,别人吭哧吭哧寒窗苦读二十载不一定能中举,他学会洋文出国留学就轻易弯道超车了。 这就好比当年大多数父母还拿着《哈佛女孩刘亦婷》看着里面匪夷所思的“训练方法”拼命鸡娃的时候,聪明人已经想明白了原来外国好大学不一定需要好成绩,推荐信也行,成为中外交流的标志也行,乃至,花钱也行。 此后,周子廙开始进入了外交领域,辗转各领馆十余年,但必须得承认的是,他的的确确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做了不少贡献,尤其是清末民初这一阶段,时局动荡,列强觊觎,外交人士在非常艰苦甚至没有后盾的情况下努力的捍卫利益。 回国之后,他开始担任清华学堂监督,并负责选派留学生工作,一共选派了三批共一百八十人。 这些人里有梅贻琦,有胡适之,还有竺可桢先生...... 然后就开始了职位大转盘,凡是牛逼的职位,几乎都让他当了一个遍,什么交通总长,什么财政总长,甚至连陆军总长都干过几天。 历史上,二十一条的消息之所以能被记者们知道,就是他暗示了米粒坚记者端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