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七章 煤田(一) (第2/10页)
交相辉映的就是信天游、酒曲。 赵小曼一头扎进了陕北民歌和信天游的海洋。 这一路走来,眼见刘一民和唐星樱两情依依、恩爱无比,赵小曼心里凄苦。到延安的时候,刘一民和几个首长下部队,赵小曼带着文工团的战士们自由活动。在延河边,一个放羊老汉的信天游吸引了赵小曼,她马上上前去问:“大爷,你唱的这是什么歌啊?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 老汉告诉她,这是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没有个啥子正规调子,想怎么唱就怎么唱,陕北人大人小孩汉子婆姨都会唱几段。高兴的时候吼一嗓子,烦闷的时候也是吼一嗓子。最早是熬活的长工、赶牲口的脚夫、做苦活的穷汉们唱,宣泄内心的烦闷、愁苦,表达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求、向往。后来就发展成了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说着说着,老汉就唱开了:“信天游来调子广,调子就有几大筐。” 赵小曼听得入迷,忙掏出本子记录。 那老汉见这漂亮女红军把他的歌记了下来,知道这是个有文化的女娃,怕是也陷在了想情郎的陷坑里出不来,忍不住就又唱了起来:“东山上(那个)点灯(哎)西山上(得个)明,四十里(那个)平川了也了不见人。你在你家里得病(哎)我在我家里哭,秤上的(那个)梨儿(哟)送也不上门。”“想你想的着了惊慌,耕地扛上饸饹床。沙梁梁招手沙湾湾来,死黑门的裤带解不开。” 通俗的陕北方言,热烈奔放的曲调,把个男女爱情唱得缠绵凄婉,一下子就抓住了赵小曼的心。 接下来,每到一地休息的时候,赵小曼就找当地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