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六章 乌江飞渡(三) (第4/10页)
水流太急,流速高达每秒1.8米,所以,当地人说要想过乌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白天渡江,二是有大船,三是要有有经验的船工。五军团100团是傍晚时分用船渡江,然后架浮桥。二师红四团是黎明时分用船和竹筏渡江的,然后架浮桥。现在红一团渡江的条件比他们都好,大白天的,因此很顺利。 等一营渡完后,杨得志命令二营渡河,三营抓紧时间收集器材搭建浮桥。红一团自己没有工兵,杨得志也不像杨成武那样是水边长大的,对建浮桥没经验,只好打电报催促一师工兵连加快速度。一师师长李聚奎接到电报后,一面命令部队加快速度,一面发报命令红一团不负责搭建浮桥,全团快速过江,控制乌江北岸渡口。 杨得志长出一口气,在二营渡完后,就带着三营上船渡江了。 一师工兵连赶到后,立即用绳子、竹子、木板把渡船连接起来,很快就搭起了浮桥。看的船工们直乍舌,乖乖,要是人人都象红军这么能,这摆渡的活也就不用干了。 **、聂荣臻赶到后,命令工兵连再搭建一座浮桥,保证三军团赶到时,能快速渡江。又命令十五师留下一个连看守浮桥,控制乌江南岸渡口,迎接三军团,待三军团渡完后,拆毁浮桥。然后二人就随部队渡江而去。 12月21日上午9点,对于黔军侯之担部旅长林秀生来说,是个要命的时间。 林秀生旅19日中午开始行动,到下午才离开遵义。刚出遵义20里,就开始宿营。 林秀生是这样想的,明明红匪去围攻贵阳了,王主席都把主力抽走了,候司令还让自己去守乌江,这不是瞎指挥、乱弹琴么?这大冷的天谁不知道躲在家里享福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