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一章 忙碌 (第4/11页)
老头就来这一手,搞的很头疼。 刘一民问李清:“是他不愿意赔偿呢还是别的原因?” 李清说:“他不是不愿意赔偿,问题是双方差距太大。军团长给阎锡山写的信是要2000万的钱或物资,陈敬棠说他的底线是300万,如果我们多要一分他就死在这里。还说什么他老了,完不成任务无颜回山西,宁可死在这里也不愿意回去丢人。” 刘一民觉得奇怪,问李清:“你没告诉他,如果达不成协议,我们就自己去山西弄钱?” 李清苦笑一下,说道:“这种威胁的话我每天都要说几遍,可是这老头咬定双方正在谈判,不是他们没有诚意,而是我们要价太高,我们如果在达成协议前向山西动手,他就死在西安,要让天下人看看,红军也会背信弃义。” 刘一民知道,历史上陈敬棠1938年就死了,是在日军搜查到他全家藏身的地窖后,举家遇难,是有名的三晋三烈士之一。阎锡山还真会选人,竟然派这个人来,估计就是看中了他的气节和忠烈。 想了想,刘一民就说:“阎锡山和马步芳不同,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老先生临终时,把家产专门拿出来一部分搞慈善事业,并交代阎锡山不得用他的遗产买军火。这老先生是有忧国忧民之心的人。阎锡山本人也不错,虽然他是军阀,虽然他很反动,但是他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保境安民和发展山西民生经济上。这次出兵陕西,估计是蒋介石给他画了个大饼,他经不起诱惑才上当的。再说晋绥军的纪律还不错,过河后没有故意破坏。这个陈敬棠是饱学之士,很有修养,很有气节。对他说话要客气,不要在言语上伤害他,生活上尽量照顾,年龄大了,如果在我们这里有病了就说不过去。” 李清和刘一民在一起时间长了,了解他,知道他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