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六九章 一个大党问题 (第1/8页)
泰西战役进行到围歼第十四师团残部的时候,刘一民就开始起草给中央和总部的电报了。 远处的炮声隐约可闻,屋内滴滴答答的电台收发报声和参谋们打电话的声音直撞耳鼓,刘一民端坐在桌子旁,时而凝神静思,时而运笔如飞。 罗荣桓知道刘一民是要给中央报告泰西战役结束后的后续作战构想,就让李小帅给刘一民冲了一大茶缸nongnong的咖啡,放到刘一民面前。 消灭日军第十四师团、第三十五师团和独立混成第十三旅团后,日军必然聚集更大力量,对教导师主力实施报复性作战,企图消灭教导师主力、恢复山东治安秩序。而且,日军一定会吸取胶济路战役、泰西战役教训,不再分兵冒进,而是以相当兵力固守交通线,扫荡根据地,以数个精锐师团在飞机掩护下齐头并进,或迂回包抄,寻找我主力决战。 针对这种情况,刘一民在电报中提出,为了打破日军的重兵进攻,我军有必要分兵,主力返回各根据地稳定根据地形势,休整待机,以各新编旅为主,席卷鲁南,形成合围徐州和准备攻击豫东之敌态势,将敌重兵集团向南引。待日军追至徐州附近,我军南下各部队再次分兵,一部伪装主力突破陇海路南下,向江淮地区前进,继续吸引敌重兵集团追击。其余部队撤回鲁南山区和微山湖地区,巩固发展根据地。 之所以要这样计划,刘一民的理由是不能让日军重兵集团留在山东,那样山东战事太过频繁,影响军工生产,不利于我军和根据地发展。必须让鬼子取得收复济南和胶济路、津浦路的表面胜利,才能达到调动鬼子、分散鬼子的目的,把鬼子的野战师团变成交通线守备队。也只有这样,小鬼子的战略目光才会从八路军身上转移,我军也才有战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