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越女的科举拜官路 第45节 (第8/10页)
其重要的政治素养, 选士、养士制度应运而生,该制度下诞生了诸多谋士, 某些君子甚至曾号称“食客三千人”。谋士之中不乏有惊才绝艳之辈, 他们也给社会带来了大变革。 然而有了他们的存在, 使得奴隶制加速走向消亡,秦始皇建立封建帝国后,谋士制度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实质上却被更加适合当时情况的军功爵制取代。 天下大定后,军功爵制再难出头。王朝几经更迭,到了汉代,封建国家逐渐发展壮大,仅仅是贵族及其后代已经无法填补现有官职空缺,统治者对人才的需要诞生了科举制度的前身——察举制。该制度考察人才的德行、知识、法令、贤名,即“四科取士”,本身是个好制度,然而发展到后来,竟被各地世家大族、豪富权贵利用,弄虚作假,最后甚至演变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讽刺场面。 而后来的统治者也从中发现弊端,才会以征辟制、任子制等作为补充,然而这些制度也无一不沦落为权贵的工具。 统治者与其他既得利益阶级的矛盾显现,最终催化出科举制度的诞生,而这一制度也将延续至封建制度末期。科举制之所以能存续这么久,它的优越性自然是无可匹及的,但同时,以往的科举制度也有着各种弊端,比如将女性群体排除在外、参与成本过高等。 虽然这些弊端并不能危及它的地位,但许清元就要往严重的方向去阐释,而且要说的合情合理,令人心悦诚服。 察举制为什么会被淘汰?因为它没有成功让真正的平民阶级进入官员队伍,本质上国家权力依然被权贵阶级垄断,在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之下,腐朽的制度和低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