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来自香港的求救 (第1/5页)
后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超的铸造水平。 鼎为华夏古代炊食器,华夏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盛行于商周时期,延续到汉代。 在奴隶制鼎盛时代,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载“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 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 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 铜鼎,还有一个更神圣的意义,那就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我中华,自夏商时代,那就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我中华,自夏商时代起,就把铜鼎视为国家的宝器。虽然,夏代还没有发现铜鼎,但据《史记.封禅书》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恐怕不是子虚乌有,应有所本。而商代前后期首都所发现的大型方鼎,都是同期青铜器之最,应为王室宝器。 所谓"鼎宜见于祖祢,藏于帝廷",表明只有王室才有权拥有和使用。久而久之,宝鼎成了国家政府的象征。至迟在春秋时代,就有了这样神圣的涵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