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姨母清宫养娃日常_彪悍姨母清宫养娃日常 第3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彪悍姨母清宫养娃日常 第39节 (第3/6页)

 chair)一词被正式收录在牛津词典里。】

    来自百科,前面好像发过一遍,不重要了,我再发一遍~

    【注释2】

    【向日葵约在明朝中期传入中国,除了东南沿海一路外,还有可能自西南边疆传入。而对向日葵最早的性状描写是明代万历47年(1619)姚旅的《露书》:“万历丙午年(1606)忽有向日葵自外域传至。其树直耸无枝,一如蜀锦开花,一树一朵或傍有一两小朵,其大如盘,朝暮向日,结子在花面,一如蜂窝”。

    该书中尚无“向日葵”一名,只在“花谱三*菊”中附“丈菊”,原文如下:“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阳花,茎长丈余,秆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堕胎”。

    “向日”之名,见于文震亨《长物志》(约1635年左右)。成书于康熙27年(1688)《花镜》载:“向日葵……只堪备员,无大意味,但取其随日之异耳”,其实向日葵不止在清代前期,有清一代也主要作为观赏用植物,清代各地方志也都将向日葵列于“物产·花类(属)”中也能说明这一点。1820年谢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处处有之,既可观赏,又可食用。

    道光25年(1845)(贵州)《黎平府志》首次将向日葵同时列于“果之属”与“花之属”中。清末《抚郡农产考略》在“葵”篇中记载了向日葵,“墙边田畔,随地可种,生长极易”,说明直到晚清向日葵都没有形成规模栽培,没有出现在大田,只是作为副产品零星种植,其中“瓜子炒熟味甘香,每斤值三四十钱,子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