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彪悍姨母清宫养娃日常 第54节 (第5/10页)
可炒食,微香,多食头晕,滇、黔与南瓜子、西瓜子同售于市。”晚清葵花子开始作为西瓜子的替代品,逐渐在零食瓜子中有了一席之地。民国19年(1930)(黑龙江)《呼兰县志》载:“葵花,子可食,有论亩种之者”,这是向日葵大面积记载的最早记录。自此以后,向日葵在充当果品、榨油等方面异军突起。[2] 【注释3】 目前是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番茄和向日葵还都是观赏植物,忘记之前在哪章作话里写过,今天出场了,就再写了一遍。 【注释4】 无花果的原产地一说是小亚细亚土耳其的卡里亚(cariea);一说是阿拉伯南部(沙特及也门),后传入叙利亚、高加索及土耳其等地,再后由希腊人与福安尼克亚人于公元前14世纪前后引入地中海沿岸各地。 无花果传入中国大约是在汉代,最早在新疆各地栽培,至唐代(公元7世纪)才由新疆经丝绸之路传入甘肃、陕西诸地,以后传入中原。到宋代,岭南诸地已栽培。因其果形似馒头,南方多称为“木馒头”,并始称“无花果”,谓其无花而实(宋·张师政《倦游杂记》)。元明时期(公元14世纪),无花果栽培渐盛,除广泛食果、入药外,歉年还用于救荒(明·朱棣《救荒本草》)。无花果的栽培利用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世人争相栽种,在中原各地得到较快发展。当时的扦插、分株等繁殖方法,在庭院的栽培配置,北方冬季防寒保护等成功的经验一直沿袭。 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五十四章 “还有多余的番柿和向阳花吗?” 晴嫣和小太监循声扭头望去,就看到一个年龄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