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82 (第4/4页)
宋福生接过话,划重点: “古口山口在山顶,千米高,只人爬,就得爬一阵。 上山下山路,狭窄,大伙全部推车上去,难度太大。 且容易在得水后,又被人围攻抢水,又会被人抢粮。逃,有老人妇女娃伢子手推车,速度也会极其慢,所以,现在大家要分两伙。 一伙人负责在山下,护粮、老子娘、妻女孩儿。 一伙人负责提桶,上山打水。 两伙人都有危险,看似上山那伙更难,但山下这伙守粮的,也不好说。 主要是有老人女人娃伢子拖后腿。 一旦要有从山上下来的大量难民抢粮,山下面的这伙人,很可能顾得上护粮,顾不上护住孩儿。” 宋里正点头:“福生把该讲的都讲了,到底谁上山、谁在下,两伙都难。上山的,要保住命别伤着,一人又能拎几桶,去几个人护送?咱大伙交几个人的打水钱?” 与此同时,钱佩英也在用蚊子声和女儿交流:“茯苓,一人交二钱银子,那二钱是多少?” 宋茯苓想了想:“我也不太清楚啊。要是按一文钱等于一元钱算,二钱就是二百块钱呗。但是古代指定不是这么算的,根据物价调整,金银比例,它可能不是正好的一比十、一比一百那种,得二百多块钱吧,我猜的。” 二百多块钱买水:“比咱那景区卖的还吓人,唉。” 宋茯苓心想:也比迪吧酒吧一瓶水25块钱30块钱多出好些倍。但这不是连房和地都不要了?逃荒呢嘛,到这种境况就不能算钱了,活着就好。 不过还是好贵好贵啊。 “娘,他们一年也挣不到多少银。没听我爹说嘛,他借给我姑母的银子,对老百姓来讲是好大一笔钱。 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