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8 (第2/4页)
菜面的滋味儿。 要说这打年糕,一般都是在过年前打,每到农历年底,孩子们最期盼的就是打年糕了,打年糕,就意味着要过年了,一般农户人家,起码要打一百多斤年糕,不止是过年和春耕的时候吃,还要绑上红色的棉线和红纸,作为新年走亲戚拜年的伴手礼,寓意着年年高升的好兆头。做好的年糕泡在凉水中,隔几天换一次水,冬季严寒,可以一直存放到第二年的春耕,像夏小桥他们家的私房菜馆,几乎每年都要做四五百斤年糕,留着饭馆用,还有就是一些老客户预订的,毕竟城里打年糕不方便,一些老人家又吃惯了农村的老口味,不喜欢菜市场里买的那种机器做的年糕,每到年底都要打电话来预订。 夏小桥和崔氏打听过,这里的糯米,一般都是大户人家磨成米分拿来做祭祀糕点用的,一般的庄户人家很少种来自己吃,因为产量不高,又卖不出价格,一般用糯米的大户人家比较讲究,都是自己有专门的庄子种的,那些专门卖糕点的铺子,也有固定的货源,并不会零散去市场上买,因此,一般农户家里是很少吃糯米的,更别提打年糕了,崔氏连年糕是什么都没见过。 发觉这几个人都对打年糕很感兴趣,夏小桥很大方地表示,可以带大家一起做年糕,反正他也没有什么专利保护意识,不过就是年糕,有什么好保密的?这东西一般做糕点的一看就知道怎么做了,没必要遮掩着。 年糕好不好吃,关键是米的配比要把握好,这个夏小桥非常熟练,前世他老娘就经常带着他一起做,将糯米与粳米按一定比例掺和起来,淘洗干净后,倒在笸箩里沥干水分,再倒在一面浅口的竹匾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