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追与逃  (第1/4页)
    “踏踏踏!”    官道上,三千铁骑纵横而过。    自从高顺领兵接管下曲阳防务以后,关羽就率领骑兵星夜兼程南下。    如今的张宝,虽然已经丢失下曲阳,兵力仍旧未损。    假如不趁机击破这数万黄巾,待其南下与张梁汇合以后,将变得无比棘手。    不错,关羽想的乃是击破而非剿灭。    历史上。    朱儁率兵围困宛城,韩忠不敌请求投降,司马张超及徐璆、秦颉皆欲纳之。    他们认为秦朝末年,楚汉争锋的时候,刘邦每每接纳降卒。    如今韩忠请求投降,应该予以接纳,如此也能迅速平定宛城黄巾。    朱儁却严词拒绝,说道:“昔秦、项之际,民无定主,故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唯黄巾造寇,纳降无以劝善,讨之足以惩恶。今若受之,更开逆意,贼利则进战,钝则乞降,纵敌长寇,非良计也。”    随后。    朱儁、皇甫嵩对待黄巾俘虏,基本都是毫不怜悯的予以屠杀,每每都有数万人死于屠刀之下。    以致到了后来,数万黄巾投河而死,侥幸未被杀死的黄巾军,也只能成为流寇。    若是站在汉王朝角度上,朱儁这种说法的确有理,不过也值得商榷。    大汉如今虽是统一帝国,却早已外忧内患,盗贼四起,叛乱丛生,讨之不尽。    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百姓们有地种、有饭吃,叛乱就不可能停止。    盲目杀戮,只会让黄巾残余变为流寇,祸害天下。    历史上,黄巾起义虽被镇压,却由于朝廷不接受投降,不少黄巾残余流落四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