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55章 另寻它法 (第1/5页)
赵昺心有它事,而劝降的使者回报,盱眙知府态度强硬,不肯开城迎降。午后拔都又亲自前去劝说,当下还没有结果。他没有说什么,觉得还是要立足于打,展开斥候绘制的城图看了起来。盱眙城池屡次毁于战火,又屡次重建。 赵昺知道距当下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的重建是在本朝的绍兴年间,也过去百年了。他看城池的规制,远远超过彼时一个县治的规模,略如杭、润等州府的规制,据山川之险,正与对岸的泗州城相对,符合一个军事重镇的地位。此时的城池是由中兴四将之一的张浚主持修建的,当时江淮战事吃紧,宋廷任命其镇守盱眙。他立帐于第一山上,以便登高望远,俯瞰泗州,当看到破旧的老城墙,因为战争已残损严重,便决定重建盱眙城墙。 新建的城垣周回二十七里,三面临山,一面临水。依据地形,城池西侧沿淮岸而立,雄伟高大;南、东、北沿山腰陡峻处而行,蜿蜒曲折。将周边的上龟山、台子山、清风山、东山、二山、象山皆围在城墙以内,第一山、凤坡岭、半边山、慈氏山以及市井街巷均在城市之中。 为确保城墙坚固,城墙根全部用巨大的石块砌成,中以石灰加糯米汁作为粘合剂,然后在块石墙基上构筑夯土墙。有山坳的地方,预留排水通道,以防止下雨积水。每隔一里,筑圆形“燧台”或弧形“马面”,盱山因城墙为夯土构筑,不可能采用矩形马面,故而采用弧形。 在赵昺看来十分有新意,这种敌台有利于施工和确保坚固,因运土而设青石坎,既便于取土上运,又形成阶梯式攻防。亦可左右观察、两边御敌。且将马面、燧台、哨楼三者合一,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