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961章 不甘示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61章 不甘示弱 (第1/7页)

    俗话说:一分短一分险。侍卫营此次骑马前来,个人装备皆是骑枪。为了方便携带,骑枪的枪管要比通用的标准火枪短一尺,相应的装上刺刀后也不足五尺,相当于一支短枪的长度,在格斗中明显处于劣势。但是侍卫营的官兵们玩儿的是技术,一把上了刺刀的骑兵用火枪同样可以成为杀人的利器。

    对于侍卫营的官兵而言,“上刺刀”的口令,就相当于冲锋的号令,是战斗进入最惨烈高潮的标志。双方一接战,他们毫不示弱的与敌对拼,一阵快速的刺杀便撩翻了冲在前边的敌兵,待后续元军倚仗人多势众试图将他们围住的时候,两军再次战在一起。

    不用命令,侍卫营的军兵或两人、或三人就近结成阵势,相互配合和掩护,相机杀敌。平日的训练让他们相互间养成了默契,根本不需要出声相互,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都让彼此会意。不要小看这种配合,在激烈残酷的白刃格斗中,这也许只有半秒钟的时间就可以从容回身,应对身后扑来的另一个敌人。

    宋军装备的刺刀多是三角锥刺,这种兵器无法劈砍,只能用刺。而由于人体组织自然压力对刺的进入影响甚微,所以,刺的设计是为了追求最大的杀伤效力,其长度都足以将两个成年男子对胸刺穿。且三角锥刺的三面都开辟血槽,可以使刺在人体组织的进出更加快速顺畅,使被刺中的敌人在最短时间内丧失攻击能力。

    这是因为刺刀刺入人体后,由于疼痛和异物感,人体肌rou会本能地进行收缩,紧紧包裹住刀体,加上充满血液的伤口对刺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